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試用繁體字


有沒有注意到“好友咖啡座”的文字從上一篇博文起已經改為繁體字了,這是因為最近在臉書上看到上面這張圖表,結果受到了一點小刺激而決定在這裡試用一下繁體字。

不知道是誰設計出這張圖表,它說:

沒有“心”,如何愛?

不講道義,因為不關“我”事。

報刊雜誌,有苦情不能“言”。

領導者,已無“道”。

不能相見,怎能相親?

窮人是否不再弓身,當真獲得了力量?

如何選擇,不由得共同決定,而是以部分人優先。

回望故鄉,已不見郎。

哈哈哈,是不是幾有意思一下?

自從普遍使用簡體字以來,我就不曾使用過繁體字了,使用簡體字並不是我喜歡它,而是覺得既然都是中華文字,而大部分的人現在也都在使用簡體字,那麼用簡體字和別人溝通就比較容易方便了。

老實說,我是比較喜歡繁體字的,那是因為我喜歡中華書法,喜歡中華文字的構圖美,世界上再沒有一種文字能像中華文字那樣的美輪美奐了。

不過,我肯定不是一個執著於堅持使用某個字體的推崇者,所以,我暫時以兩個月的時間來試用一下繁體字,也讓博友們提提意見,如果覺得順心就繼續使用,如果不太合意的話就換回簡體字,反正只要自己高興就好。哈哈哈!

可能太久沒用繁體字,很多字的筆劃都忘了,還真的有點不太適應,現在好了,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複習一下中文字的筆劃,其實,對於我們這一輩橫跨繁體與簡體兩個時代的老華校生來說,要適應繁體字的運用根本就是“易過借火”(廣東話),你說是嗎?哈哈哈!

7 条评论:

匿名 说...

话说大部分人现在都使用简体字,虽是现实,未必全对,若细分,情况刚好蠻值得推敲!
除了大陆(汉文使用人口总和,世界第一!)和坡县外,几乎有华人的地方的出版物都用繁体,何解?

匿名 说...

應該這麼說,繁簡之爭在過去一百年來,更多的是政治惡鬥以及東西方文明撞擊下的產物,朋友們要試著走出這一段人為的糾葛。

從語文學的視角觀察,文字是不斷向前發展以及日趨簡化的一個過程。漢字在漢朝就大規模地簡化了一次,從大篆到小篆的發展以及簡化是發生在秦朝的時候,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隸書,也就是簡化後的篆體,但還未能正式使用。

到了漢朝,隸書全面取代了篆體,成了第一批從甲骨文以後一路發展為篆體的替代文字,其中最大的特徵就是簡化字的出現。

隨著時代的轉移,一方面不同的字型的出現,也不斷簡化先前的文字筆順和筆畫,并逐步規範了很多異體字。

直到民國初年出現的一批所謂「繁體字」,更是精緻了漢字,與此同時,更多的草書(更像是方便書寫的古代簡體字)已經在民間大量使用,但正規的繁體字體系都不收錄。

一直到中共建政之後的50年代,中國才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的文字再簡化,於是就出現了比較接近目前所看到和運用的現代簡體字。

事實上中國有很多學者已經在很多年前委婉地承認,目前的簡體字不是簡化得太理想,很多文字不應該簡化,更不應該規範得太過頭。

尤有甚者,中國學術界其實已經完全接受繁體字回籠的心理建設并已經悄悄地在使用中,因為他們越發認同,如果中國完全放棄繁體字,將無法有效深入對古代文獻的探究,特別是越來越多古代文獻的曝光,要是知識份子完全不認識繁體字,將來就無法繼續探究更多新的發現。

因此,比較客觀和務實的做法是,繁體作為文化鑑賞和探究的價值性絕對要保留並學習,簡體字可作為書寫工具以應付日常作業,兩者事實上并無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簡言之,繁體是文化底藴的積澱,簡體是純粹溝通的工具。東方思維必須作調整,「取而代之」的思維最要不得,很多東西其實可以同時存在的!

神仙

匿名 说...

講個笑話。

知道為甚麼有「正義」這個詞嗎?

因為義,倒過來寫,就是「我王八」!

為甚麼「我王八」居然就是義的倒寫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上網去查查。

因此,中國人不要做王八,就要把「我的王八行為」改正過來,於是「正義」就是告訴人家,「我不是王八」了!

神仙again

匿名 说...

治澎的治学精神了不起,我非常佩服。刘立。

匿名 说...

以前有看过一段关于简繁之争的文字,觉得有趣,便记住了。
“听没耳,爱无心,亲不见,厕所开关没门。”-树平

匿名 说...

无耳还能听,不见非不亲。

Unknown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