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星期一

说话说很多

哈哈哈,“驴嘴”又怎么能够对“牛头”呢?没事儿没事儿,我们这几位剧社博客街的博主都是“大喇喇”的,都是可以开门见山、无所不谈的老朋友,因此说话根本不需要转弯抹角,可以像乘火车般的直来直往的。哈哈哈······

不久前,我们的老友记刘立兄“点评”我们的另一位老友记治澎兄“说话说很多”,其实我也有同感,刘立兄又说治澎兄“写文章写很长”,其实我也有同感。哈哈哈,为此,治澎兄一鞠躬的说他要接受“刘意”(民意)痛改前非,哇哈哈,结果,这一鞠躬引起骨牌效应,我们的另一位老友记“刀神”也站出来自我批评,说自己“算是‘路人之见’,开始觉得有强加于人的狂妄”,也来个二鞠躬的“痛改前非”,哇哈哈,差点没把我腰椎绑的螺丝全笑“松”liao。哈哈哈······

其实,我觉得刘立后面那句“点评”才至关重要,那就是“都是你的长处”,意思是说治澎兄“说话多、为文长”不是他的缺点,而正正是他的长处。哈哈哈······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说话、写文章都有自己个人的风格,处世待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一套,看待问题当然也就自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哈哈哈,可千万不要随随便便的“痛改前非”,否则真的会落得“扛驴”的下场也不一定喔。哈哈哈······

说话和写文章都是一门不简单的艺术,它们包含了先天的智慧与后天的历练,有其共通的和不同的特点,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多话”或“少话”并不重要,问题是说些什么话,如果说话的内容充实言之有物,那么,再多的话听起来也不觉得罗嗦,相反的,如果是胡言乱语或词不达意不知所云,那即便是只说一句话也会让人觉得倒兴。

当然,说话说得好不好除了要有充实的内容,还得选择适当的场合,挑对时间,同时也要看你说话的对象是些什么人,否则再好的说话内容也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总之一句话,在适当的时候(时间和场合)做适当的事情(说话)。有了充实的说话内容、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还不足够,还得看你怎么说,那就牵涉到说话的技巧了,那就是能不能以清晰的思路很好的把你要说的话加以归纳和梳理,然后通过精炼的言语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

写文章和说话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首先是想写些什么内容(博文、诗歌、散文还是小说)?什么时候发表?在什么地方(报章、杂志、博客)发表?文章主要的对象(读者)是些什么人?最后当然是你要怎么写,怎么把自己的文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同样的,文章的长短不是至关重要,最重要的能把想法完整清楚的写出来。

我是这么想的,一个人能够把文章写得精彩固然好,但我更重视这个人所写的是不是由衷之言,亦或是夸夸其谈而言不由衷。同样的,一个人有很好的口才,能够把树上的小鸟“劝”下来,肯定能让人另眼相看,但我更在乎的是这个人能不能说到做到、言出必行,还是“口水多过茶”的只会空口说白话或说一套做一套。

在生活中“说一套做一套”、“口不对心”的例子俯拾皆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是有某个很有口才的人曾经鼓动别人抗议考试制度而焚烧文凭,而自己却把文凭当宝贝珍藏,过后以它谋差事飞黄腾达吗?不是有某个很有口才的人这边厢批判别人“吃回头草”回电台做政府工,而自己那边厢却悄悄的跑到本地最大的“Hotel”当起政府官员吗?所以,我看人不是看他的“口才”,不是看他的“文笔”,而是看他的“行动”,看他的“心”。

治澎兄说:“每次寫完一篇博客,我都汗流浹背,氣喘如牛。”有写过长篇幅文章的人肯定会同意这样的说法绝对不是“吹牛”也绝不夸张,因为,我自己就有过亲身的体验,个中滋味只有过来人才能深深的体会。

至于“慢慢有空的时候看”应该不是“客气话”而是“真心话”,我看长篇大论的文章就是“慢慢有空的时候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博客就好像博物院,博文就好比博物院里的文物,有时间有雅兴的人会慢慢的欣赏,没时间的人当然就只能匆匆扫过,等有时间的时候再回来慢慢的详阅细读,这应该还在情理之中的。

3 条评论:

匿名 说...

本地最大的饭点在哪儿?

匿名 说...

在樟宜,吃住全部免费。

匿名 说...

我还记得考试前夜我和他一起热烈谈考试的问题。隔天,他进了考场,我傻傻地按原计划做。他考试没错,关键是别表面一套,私下另一套。我看不起这种人!
我不考试的后果自己承担了,后来自觉偏激和无畏,也部分弥补了缺憾。
人要忠于自己。
——何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