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谈谈马经

哇塞,实在是太累了,连续两天的教课让我有点“大步列大喊”(马来语),昨天下午一下课回到家里就马上扑上大床,连晚餐也没吃就躺到今天早上,看来我这匹老马别说是驰骋飞腾,恐怕迟些连慢些走都走不动咯。哈哈哈······

对了,那天治澎兄说我的“马儿慢些走”的观点有逻辑上的偏差,哈哈哈,今天就让我们谈谈“马经”,或许我们周末还可以一起上马场拼搏一番,看看要拼会不会赢?哈哈哈,开玩笑啦,不怕各位笑话,我活到快六十岁了,还从来不曾踏进马场一步呢。

当我们谈到马,脑海里大都会闪现在那辽阔的大草原上,群马驰骋、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是的,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的雄姿是最美、最好看的,它给人一种无限的活跃与动感,激发起人们内心的万丈豪情。

我最喜欢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画的马了,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画的马独步画坛,至今能与之相颉颃的恐怕寥寥无几。据说徐悲鸿非常注重写生,他有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还有,他也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能很好的参照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以中国的水墨逼真和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让我们看看右边这幅《群马图》,不懂得欣赏的人会认为,不就是四个马头、两个马屁股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哈哈哈······可会欣赏的人就不一样了,你看,这画里面有四匹体魄健壮的骏马立着,其中有三匹向左张望,一匹低着头静静的在吃草,姿态各异,静中带动。

徐悲鸿成功的运用了饱满的墨色勾勒出马的头、颈、胸、腿等部位,而画马的腹部、臀部以及鬃尾的弧线极具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透视感很强。


当然,我不是画家也不会画马,我不是要和各位谈徐悲鸿或是谈他的画,而是要以马的自然状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画家笔下的马所呈现的状态绝不可能只有一种,肯定是千姿百态、神情各异的(见上图),而驰骋飞腾也不过是马儿的各种状态中的一种罢了,说实在的,就算是“千里马”也不可能从早跑到晚,除非那是一匹有精神病的“神经马”。哈哈哈······

其实,群马更多的时候是在辽阔的草原上漫步,时而在片片绿茵食草,时而在泉水溪边低饮,所以说,马儿可以驰骋飞奔,当然也可以悠闲慢走,这除了得看当时的天时、地利外,就完全取决于马大哥当天的心情了,哪有什么逻辑上的偏差这么复杂?哈哈哈······

说到逻辑上的偏差,我倒觉得曹操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这一名句很值得商榷。

从积极面看,这是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屈居枥下,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暗示自己是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对宏伟理想追求的壮志雄心永不会停息。

当然,理论上来说,曹操的这种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不过,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就觉得曹操的话有点违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而不符合逻辑了。

试想想,那马都老到要趴在马厩里,就算是千里马,还在想着日行千里的志向?那人都已经到了行将就木之年,虽然曾经是英雄,还想着雄心壮志?哈哈哈,或许想想也没有什么损失,但如果真的要像曹操所说那样,恐怕很多人将会有心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当然,历史上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成功例子,但如果要我学曹操,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姓不姓曹,所谓一种米养百种人,马儿都有“千里马”和“庄家马”之分,更何况是人。曹操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么有气魄的诗句,那因为他是三国时代里的曹操,而我肯定不是曹操,如果让我来写的话,那也只能是“老骥伏枥,志在咫尺。烈士暮年,壮心不复。”咯。

哈哈哈······哈哈哈······

4 条评论:

夕阳自乐 说...

伟光兄,

老马才能识途!

Yamstick 说...

呵呵呵...我是马马虎虎的.

匿名 说...

佩服你把“老马”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我就是做不来,没有墨水。 老马

老伟 说...

哈哈哈,老马兄,你太谦虚啦,福基兄说你老马才能识途呢。

Yamstick,老马怎么能够和老虎在一起?此老非彼老哦。哈哈哈······